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船长——鲍浩贤

观职业

发布者:KnowMi 发布时间: 2023-01-12 10:01:19 点击量: 3129 来源:KnowMi

(鲍浩贤)

        鲍浩贤船长是新中国第一代远洋船长,是“全国优秀船长”称号和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。他用自己毕生的精力,谱写出中国远洋运输发展史歌中的动人乐章。


   01    崭露头角,平步青云  

        鲍浩贤1928年出生在航海大省广东,毕业于上海吴淞商船专科学校的航海专业。1949年,毕业后的鲍浩贤在上海市军管会水运大队任联络员,参与接管招商局船舶、组建新中国海运船队的工作



        1954年春,鲍浩贤被派到刚组建不久的中波轮船公司工作,成为了新中国第一批远洋船员。当时,他所在的“国际友轮号”上绝大多数是波兰籍船员,作为为数不多的中国船员,鲍浩贤始终秉承着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,把救生、消防设备整理得井井有条,救生艇上的每个绳结都出自他的双手;他把锈迹斑斑的电罗经房刷上新漆,把变流器、电罗经擦得亮洁如新;此外,他还兼任翻译,抓住一切机会钻研远洋业务,忙得不亦乐乎。

       1956年,英法联军入侵埃及,苏伊士运河被迫封闭,“国际友轮号”不得不远绕好望角回国。海军出身的老船长莫切夫斯基给年轻驾驶员们出了题目:从好望角到黄埔港要怎么走?大圆航法(两点路程最短)比墨氏航法(恒向线)要少走几海里?鲍浩贤拿起笔认认真真地写下了整个演算过程:先画出大圆航线图,用锥面三角形的计算公式一步步演算出大圆航法的航程,又算出恒向线的航程。当他把写得满满当当的五页纸交到老船长手上时,一向以严厉著称的船长满意地连说:“OK!OK!”

       1957年,莫切夫斯基向公司写了推荐信,将才干了一年多二副的鲍浩贤破格提升为了大副。



  02    独当一面,远涉重洋  

        1962年,年仅34岁的鲍浩贤担任国产6000吨级远洋轮“和平号”船长,受祖国重托开辟西非航线。当时地中海正值冬季,他们在突尼斯北部海域遭遇了风力九级、阵风十级的恶劣天气。船不停颠簸,时而被拍到水里,时而被抬到海面,驾驶台的玻璃都被巨浪打得粉碎。大量海水从船的烟筒上往下灌,整个机舱到处是水。船长鲍浩贤坐镇指挥台,与大海进行殊死搏斗,两天两夜寸步不离。经过七天的艰难航行,飘扬着五星红旗的“和平号”穿过了两岸都是高山的直布罗陀海峡,首次驶入几内亚首都——科纳克里。



        后来,鲍浩贤又带领着船员们成功开辟东非坦桑尼亚航线,受到了当地领导人的热烈欢迎,坦桑尼亚第一副总统卡鲁姆专门设宴款待“和平号”一行。

        80年初,年过半百的鲍船长被派往丹麦学习集装箱运输和管理技术,为我国集装箱运输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。1982年,他率领船员们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1200 TEU全集装箱船“汾河轮”首航美国,开辟了中国至美国东海岸全集装箱班轮航线,受到了中美航运界的极大关注。

 

(中波公司现航线布局


  03    薪火相传,桃李天下  

        1985年下半年,鲍浩贤来到“清河轮”,担负起操船和带教实习船长的双重任务。一次,“清河轮”卸空准备离港开航。鲍浩贤发现本该放在空舱舱口的大梁横七竖八地堆在了甲板上,水手长解释说:“开航前工作量大,来不及‘各就各位’已成常态。”鲍船长听后沉思片刻,顺手拿起身边一个火柴盒放在水手长的手掌上,让他握紧拳头,当松开手掌时,火柴没有多大变化。接着,鲍浩贤又将盒中的火柴棍全部取出,再让水手长重复相同的动作,而这次,火柴盒早已“面目全非”。见状,鲍船长意味深长地说:“这与舱口放不放大梁一个道理。舱口上的大梁不就位,船在海上遭遇大风浪就要变形,随时会有安全隐患!”



        在“清河轮”上,即使公司并没有交给鲍浩贤讲课的任务,但他仍花了很多时间备课,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给实习船长们讲了六次课,其中《集装箱运输和管理》一课连续讲了六个多小时。他还把自己几十年积累下来的资料拿出来供大家翻阅、摘抄,其中一本小小的《工作便册》里收集了日常工作所需的各种数据、公式、应急应变措施等资料,实习船长们如获至宝。有船员曾这样评价他:“鲍船长是位十分严谨又有真才实学的航海家。”


        从鲍浩贤的照片中可见他的形象:鼻梁高挺,目光如炬,雕刻般的脸上留有风和浪的印记。正是这样的一个人,同事们怀念他,同行们敬仰他,丰碑上刻着他的名字,史册中记着他的功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