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海上巨人”颠沛流离的一生

冷知识

发布者:KnowMi 发布时间: 2023-02-27 10:02:26 点击量: 1797 来源:KnowMi

海事冷知识

Little-known Trivia about Shipping


拆解中的“蒙特”号

        2009年12月21日,世界上最大的巨轮用尽它一生中最后的力气冲上了印度阿兰的沙滩。不久后,它在此被拆解,结束了坎坷的一生。这位“海上巨人”长458.45米,宽68.8米,满载排水量657000吨的巨大身躯也早已化成一串文字,存于历史长卷的一角。

   1   缘起中东战争

        1956年10月,以色列为与埃及争夺苏伊士运河和帝朗海峡的通行权,爆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,苏伊士运河陷入危机。油船不能再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前往欧洲,只能绕道常年惊涛骇浪的“风暴角”——好望角。中东地区频繁的战争让航运界认识到了苏伊士运河航线的脆弱。既然不得不绕过整个非洲,那加大船舶吨位、提高船舶运力,以抵消航程增加所带来的成本成了当时的不二之选。加上船舶的吃水深度不再受苏伊士运河的限制,于是,各种大型油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。

        许多船东竞相订购大型乃至超大型油船,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10万载重吨,发展到六十年代中后期的20-30万载重吨,再到七十年代的超40万载重吨。据八十年代初的统计,当时投入营运的40万载重吨以上的巨大型油船,全世界已经有20艘之多,且仍有越造越大的趋势。


载重55万吨的“巴替累斯”号在法国造船厂


   2   夭折于海试

        1974年,希腊一船东紧跟潮流,向日本住友重工(Oppama Shipyard)订购了一艘大型油船,该油轮船设计长376.7米、宽68.86米,主机功率37300千瓦,载重41.8万吨,计划命名为“波尔托斯”(PORTHOS)号。1975年3月,新船在住友重工的追浜造船厂开始建造,进度很快,同年9月船体便下水了,到次年3月,舾装工作也顺利完成,新船以造船厂的船体编号“1016”进行海试。

        但海试并不顺利,暴露出诸多技术问题,其中最严重的是油船倒车时存在超出预期的震动问题,希腊船东因此拒绝接船。住友重工也不甘示弱,将其归档为“已交付”,这艘没有被命名的油船便进入了漫长的仲裁程序中。在双方长达三年的诉讼期间,希腊船东因资金周转困难宣告破产,住友重工无奈将此船改名为“追浜”(OPPAMA)号折价出售。


   3   重生变“巨人”

    最终,大名鼎鼎的香港船王董浩云接手了“追浜”号,并立即将其命名为“海上巨人”(SEAWISE GIANT)号,决心要让她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油船,他把这个难题交给了公司的总工程师黄次法。经过精心设计和计算,黄次法给出了方案:把已接近42万载重吨“海上巨人”号拦腰割成两段,然后专门建造一段81.45米长的船体作为中段,焊在被分割的两段船体之间,便能够增加14.6万载重吨“海上巨人”号被安排到日本钢管公司津造船厂(NipponKokan Tsu Shipyard)进行加长。历经两年时间,这艘船以458.45米的长度和56.4万的载重吨一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舶,其船长比横躺下的埃菲尔铁塔还要长,大小则是“泰坦尼克”号的两倍,至今仍然没有一艘船舶能超越它。



“海上巨人”号三段船身正在合拢


        “海上巨人”号极大地彰显了当时的科技水平,它配备有自动化控制系统,可以实现机舱24小时无人值班。该船还使用了3.5寸厚的钢板和由住友开发的双层船体技术,以防止原油的意外渗漏。此外,船上还装有卫星导航系统、数据处理系统和避碰系统,使该船航行时更加安全。

“海上巨人”号与中国知名建筑物对比


   4   生不逢时的“巨人”

        1981年,改造完毕的“海上巨人”号正式投入运营,这艘大型运输船的主要任务是前往加勒比海和波斯湾海域运输石油。但此时,西方已爆发经济危机,全世界的原油需求量低迷,巨型油船都面临着运力过剩、难以盈利的困境。“海上巨人”号自然也不例外,在她问世后两年多的时间里,仅承担了两次原油运输业务,且因装载石油过多,船体有些受损。于是,船东不得不设法为它另寻出路。



        终于,在1983年下半年,“海上巨人”号被租赁给墨西哥石油工业公司,除了继续运输原油之外,它又多了一项功能:用于储存原油,世界最大的油船转而变成了世界最大的水上浮动油库。

        之后“海上巨人”号超级油船还先后在墨西哥湾、加勒比海地区以及中东波斯湾-美国航线运输原油。1980年9月,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长达8年的“两伊战争”,为了控制对方的经济命脉,双方不仅仅互相攻击对方的石油钻井平台,任何载运对方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所产原油的船舶也成为了袭击目标。1988年5月,为了生存冒险进入波斯湾海域运载伊朗原油的“海上巨人”号,遭到了伊拉克战机携带的飞鱼反舰导弹的攻击,被击中后的油船燃起了熊熊大火,船身严重损毁,不久后便沉没在了伊朗的卡克岛海岸外的浅海海域。



被击中后燃起大火的“海上巨人”号


   5   几经辗转的“巨人”

        1989年,诺曼国际海运公司(Norman International)以3500万美元买下“海上巨人”号,将其打捞起来拖到新加坡吉宝造船厂(Keppel shipyard)进行翻修。1991年,这艘满目疮痍的船被改名为“快乐巨人”号,再次投入使用。

 

    船中部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船艉和船楼


不到一年,这位新东家便以3900万美元的价格把它转手卖给了亚勒海运,亚勒海运将其改名为“亚勒维京”(JAHRE VIKING)号。

由于巨型油船在实际运作中存在诸多不便,2004年3月“亚勒维京”号又被以6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新加坡的第一奥森油轮公司。新东家把它送到了迪拜的卡达干船坞,改装成了浮动储油和卸油设施,并再次改名为“诺克·耐维斯”(Knock Nevis)号。 



2004年7月,改装完成的“诺克·耐维斯”号被租给卡塔尔的快桅石油公司(Maersk Oil),系泊在卡塔尔的夏辛油田,终于得以安享自己的晚年。


        2009年8月,卡塔尔公司的租约到期后,新加坡东家没能为它找到新租客,加上船上设施老旧,不得已把它当做废铁卖掉。于是,“诺克·耐维斯”号被卖到印度,并最后一次改名为“蒙特”(Mont)号,于2010年1月4日开始拆解,一代巨轮就此陨落。 

        如今,这艘世界造船史上最大的船舶只剩下一个36吨重的船锚被放置在香港海事广场,仿佛在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它不凡的过往。